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 学生工作 » 活动报道 »
4月22日下午,国际商学院组织开展了“当前环境下如何坚持爱国教育和国际交流”的院长专题思政课。刘邦卫副书记出席并主持了本次讲座。吴剑丽院长结合自身实践和学院国际化办学特点,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
在讲座的最开始,吴剑丽院长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的三次“开放”。第一次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从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归根结底,第一次开放是因为封闭而导致的被动开放,国家面临生存危机。但中国人民在这次开放的过程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解决了国家的基本安全问题。
第二次开放则是指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次开放是中国摸石头过河的主动开放,通过借力全球化,显著提升了国人的收入水平,尤其是消灭了绝对贫困,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创造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成绩斐然。吴院长以自己十几年来往返国内外的经历,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大变化。
目前,中国开启了第三次开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规则引导为目标的持续扩大开放。在西方国家相对衰落而中国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通过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尝试优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和协作的模式,保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最后,吴剑丽院长结合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向学生们介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国家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扩大国际化办学和国际交流背景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和外国的文化差异?如何正确看待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宣传?如何在安全稳定基础上正常开展对外交流?在交流引导中,鼓励学生们三个做到:一是做到自觉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深植爱国情怀,不浮躁、不空谈、不盲从,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以实际行动做一名真正的爱国者、理性的爱国者;二是做到正确看待中外文化差异,全面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文化,既要看到对方的长处,也要看到对方的缺点,坚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媚不仇,合理交流;三是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不断加强文化自信,深刻认识西方舆论媒体的双标现象,理性应对风险挑战,自觉维护国家形象,敢于合理发声讲好中国故事,做到文化自信基础上坚持对外交流。
撰稿人:张嘉祺
图片来源:刘书凝
初审:张嘉祺
复审:刘烁玲,谢泳雯,张雨
终审:刘邦卫
上一篇:国际课程实验室使用须知(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