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 教学管理 » 管理文件 »
2011级财务管理特色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外向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理论和技能,并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可以熟练运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类型:具备较强财务管理专业背景和英语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方式
(一)学院统一管理、各系分工合作与导师负责制相结合
财务管理特色班的教学、管理工作由南海校区成立的特色班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相关系及有关部门在其领导下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各项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由南海学院领导、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
学院聘任研究企业管理的年轻博士担任财务管理特色班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辅导。学院聘任研究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的博士担任导师,负责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
(二)实施跨系培养
财务管理特色班实施跨系培养,以经济与管理系为主,联合外语系以及相关单位,实行导师负责制,把全院在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及英语实践方面的优秀力量集中起来,组建一支专业能力和实践背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导师队伍。
三、学制、最低学分、授予学位及深造
(一)学制
学生入学后在财务管理特色班进行4年一贯制培养,实施“1+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实践应用能力教育。学院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等综合情况进行培养, 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外语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二)修读学分
按照课程设置,本专业最低修读学分为164学分。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三)授予学位
修读满专业规定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环节,达到授予学位要求的学生,按规定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学业深造
对于专业基础扎实、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将在研究生推免、出国交换生遴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四、培养环节和课程方案
财务管理特色班本科培养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三部分,各环节和课程框架体系学分分配见表1所示。(表略)
理论课程的学习以课堂教学和课堂研讨为主,主要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四大部分。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与考核方式。通识课共38学分、专业基础课44学分、专业必修课56学分,学生必须修读全部专业必修课并获得全部学分;专业选修课修读学分要求最低不少于12学分,学生可在教学计划设置的专业选修课中自由选择。
实践与毕业论文的学习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共计14学分,其中毕业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财务管理特色班学生需修读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主要安排在第1-4学期,专业必修课集中在第3-6学期,专业选修课则在学生广泛涉猎管理学各个学科之后在第5-7学期开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课题研究。
五、理论课程
(一)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即财务管理理论以实践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能成为财务管理实践或研究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四大部分,采取不同的教学与考核方式。
财务管理特色班通识课的设置,具备较强双语涉外特色。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外,特别重视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这为学生将来参与国际交流打下基础。专业基础课,意在使学生打好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功底。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进一步深入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选修课为研究方向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导师指导下,修读选修课程,为写毕业论文做准备,在修读过程中找到毕业论文的方向,初定毕业论文题目,从而有针对性地在选择的方向上深入研究。
(二)选课要求
课程方案中的通识课(38学分)、专业基础课(44学分)、专业必修课(56学分)都必须修完,并取得相应学分。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兴趣,在教学计划设置的专业选修课中进行选课,务必修完12个学分。
(三)课程修读要求
1.通识课
通识课包括政治、计算机、英语、军事、体育等内容。其中,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政治理论课;调整“大学英语”授课内容,增加并强化了“英语听说”学习能力,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的训练;“军事技能”要求完成为时2.5周的军事训练;“大学体育”则主要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不同的体育项目。通识课共16门,合计38学分。
通识课的修读主要集中在第1-4学期完成。此外,要求学生第6学期之前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2.专业课
专业课指的是财务管理领域内的相关课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专业课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根据培养目标而设立的经济管理类基础理论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读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既有系统理论的学习,又有实践理论的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共15门,均为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在1-4学期,学生必须修读教学方案的全部专业基础课。
(2)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在学生修读完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学生已打下广泛的管理学基础,已涉猎了经济管理各方面学科,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财务管理的专书研读,指导学生进入财务管理研究领域,对学生进行理论、方法论训练。专业必修课共18门,主要安排在第3-6学期,学生必须修读全部专业必修课。
(3)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涉及与经济管理各领域相关的研究,为研究方向课,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为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开设的课程,学生修读此类课程,寻找专业方向,为写毕业论文做准备。专业选修课共开设15门,学生至少要选修6门,课程涵盖经济管理各个方面学问,安排在第5-7学期。学生可根据教学计划选修课程,亦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选修相应的课程。
六、专业实践
应用能力培养包括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践两部分。课程实践部分主要由必修课中的4门课程组成,分别安排在第4~6学期开设。专业实践安排在第7、8学期,包括如下内容:专业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一)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包括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分岗模拟、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通过手工作业实训、计算机三维仿真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各个岗位流程工作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决策思维能力。
(二)专业实习
财务管理特色班的专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的9-10月份,学生主要到政府机关、大中型外资企业、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或管理等实践活动,锻炼财务管理应用能力。
(三)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主要安排在第8学期完成。学生加入导师的科研课题组,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围绕题目研读有关论著,写出高质量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实行答辩制度。
学生毕业论文优秀者可由导师或学院推荐在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上一篇:国际课程实验室使用须知(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