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领航,感悟青年使命
5月29日晚,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青春奋进新时代,共筑强国复兴梦”茶话会暨团日活动在热烈氛围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志愿者服务队的回信精神为核心指引,通过理论学习、榜样分享与互动交流,引领青年学子深刻领悟“青春何谓、青年何为”的时代命题。
在理论学习环节,主讲人孙之蕾同学围绕“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三大维度展开解读。通过案例分享与视频展示,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应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勇挑重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言:“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榜样引领,聆听青春故事
活动特别邀请三位优秀学生代表分享实践经历,以榜样力量激励青年成长。
陈思思:让青春在边疆绽放
2023级财务管理(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的陈思思同学以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为切入点,讲述了23名“90后”志愿者如何用三年时间将边境薄弱校逆袭为“进步之星”。他们创新“放羊数羊”“分地种菜”等教学方法,使二年级数学平均分从40分提升至80分,累计家访超2000次,更在牧忙时节化身“临时家长”守护边疆儿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志愿者的肯定,更是对全体青年的召唤:“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就是青春最美的接力。”
刘健新:科研报国的实践之路
2023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的刘健新作为2025届赓续莞邑实践团负责人,分享了团队如何将三下乡调研成果转化为科研竞赛项目。从大创校级立项到金种子重点项目,从“互联网+”大赛到“挑战杯”备赛,团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跨学科融合”,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结合,累计开展3次非遗美育夏令营,服务超1500人次,用行动诠释“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的深刻内涵。
魏玮:集体主义精神的实践密码
2022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的魏玮聚焦实践团的团队协作经验,强调“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集体主义精神。实践团成员深入东莞乡村调研,精准把握文化传承困境,通过分工协作打磨每一个活动细节,先后斩获广东省三下乡典型案例、校优秀团队等荣誉。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非遗传承人、社区的合作,让文化振兴的种子在乡村持续生长。
互动交流,凝聚行动共识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如何在日常学习中践行青春使命”展开热烈交流。从“将专业学习与‘百千万工程’结合”的实践路径,到“用AIGC技术赋能非遗传承”的创新设想,再到“跨学科团队协作机制”的优化建议,青年学子们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融合点。
在分享环节中,2023级张子訸同学围绕“个人成长与集体责任的融合”分享感悟,提出青年应将专业学习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学术研究中聚焦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等现实问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在团队协作服务集体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实现价值;秉持创新思维,结合专业特色与新技术趋势开展实践,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推动文化、教育等领域数字化转型,以跨学科合作催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助力产业升级与科技应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提炼精神内核,通过多元载体传播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时代精神,引导青年培养奋斗、奉献、创新品格,以文化自信和精神动力助力强国目标。
随后,2022级魏玮同学作为国际商学院2024届赓续莞邑实践团负责人兼校团委科调部部长,分享了对“科研与实践融合”的深刻感悟:“科研必然基于现实,理论必须付诸实践,实践科调不分家!科研成果落于实践,实践成果助力比赛,比赛成果塑造自身。社会不是书本上非黑即白的公式,而是一张需要躬身入局、用心描绘的巨幅画卷。”
2023级黄予涵作为赓续莞邑实践团成员,结合团队非遗美育实践谈到:“文化传承是我们团队的核心使命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们曾尝试用AI技术深度赋能内容表达,结合年轻人喜爱的潮玩形象等形式,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破圈’传播。”
青春誓言,共赴强国征程
活动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圆满落幕:“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本次茶话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场行动的动员。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将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把“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转化为具体行动,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的火热实践中续写青春华章!
图文 | 余婧 陈钰婷
编辑 | 古蓓蓓
初审 | 张子訸 罗秋涵
复审 | 贺子源
终审 | 董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