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晚,学院在南海校园图书馆电影院举办“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党团班一体化学习两会精神”主题学习会。学院辅导员贺子源、兼职辅导员邓亚馨及学生第一党支部,学生第五党支部,党建中心,团委,学生会,本科2023级、2024级各班团支部代表共90人参加。
会议第一阶段,大家共同观看学习《跟着总书记上两会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视频。
会议第二阶段,学生代表结合两会精神和自身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经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贺子源
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
本科2023、2024级辅导员
院学生会指导老师
贺子源从党建引领和协同育人角度,提出学院多措并举打通堵点以拓宽育人阵地的布局构想。
一是党建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本次学习会就是很好的“党建带团建”形式,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员和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建设,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的良好局面。
二是党团班一体化,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两会上提到,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教育改革是每年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形成教育合力,打通堵点,多方面协同育人。要依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广大的团支部和班集体作为育人的对象,通过主要学生组织统筹开展活动,不断拓宽延伸育人阵地,共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邓亚馨
2021级本科生兼职辅导员
学生第五党支部党员
2022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
邓亚馨从科技创新与青年成长的关系入手,提出要引导学生增强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认知。
在这场两会学习中,我们看到有能从事艰苦工作的机器人、有能进入血管治病的纳米机器人。作为科技的受益人,除了享受科技便利,我们更需要思考认识科技发展创新对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作为新时代青年,提升科技认知、培养数字素养已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也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此外,科技发展趋势更为我们的个人成长指明了方向。科技发展注重因地制宜,杭州有“六小龙”引领创新,重庆有伴护机器人服务民生,身处大湾区的我们,更应抓住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机遇,结合学院国际化商科的优势背景,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探究经济发展的现象与规律,在就业工作、科研创新等领域努力开辟个人发展的新天地。两会学习极大地提振了青年发展的信心,我们坚信,发展之力将势不可挡!
徐子鑫
2024级本科生兼职班主任
院团委科技调研部部长
学生第三党支部党员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中外联合培养)专业本科生
徐子鑫结合兼班工作经历,探讨在学生管理中如何更好引导学生积极拥抱和学习AI技术。
今年的两会重点强调了青年学生应当加强自我修养,积极投身于新质生产力的建设以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这不仅是一个号召,更是一个时代的使命,要求我们青年一代能够扎根一线,扎根基层,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同时,在我兼职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中,我也应该更加积极努力。在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了解和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时代接轨。
余彦槿
院党建中心副主任
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
本科2022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
余彦槿结合学院国际化办学的特色,思考如何推动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际商学院的一份子,我们应首先认识到学院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并发挥学院引领下各专业的优势特长,扎实专业技术,学习两会所提及的“杭州六小龙”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专业人才素养。
同时作为学院学生党建中心副主任,我也从本次两会中学习到作为学院学生基层建设组织,学生党建中心应该在学习党先进思想的基础上紧跟创新步伐,促进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学院各党支部、团支部联合各个学生工作组织、社团为同学们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扎实本领才干,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中锻炼自己,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社会栋梁。
郭千睿
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
2022级财务管理(中外联合培养)专业本科生
郭千睿将两会精神与学生会工作结合,分享“服务同学”的初心与“桥梁纽带”的担当。
过去一年,我在学生会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服务同学”的初心与“桥梁纽带”的担当。无论是组织“学院运动会”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活动,还是通过各方面手段征集倾听同学需求,我始终牢记:学生工作不是“管理”,而是“共情”与“行动”。
今年两会中,“青年就业”“科技创新”等议题让我深受启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让我联想到学院“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我们走进乡村调研,用专业知识助力农产品推广,参与志愿服务。这既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也让我们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未来,我将继续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做有温度的服务者、有行动的实干者,和同学们一起,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中。
雷麒谕
校青协秘书处成员
2023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联合培养)专业本科生
从专业角度出发,思考在科研中利用数字经济激发实体经济,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科研领域,两会政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激发数据要素潜能”,这与我专业高度契合。具体来说,结合“新质生产力”要求,探索如何利用数字经济激发实体经济,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两会精神要求我们要以政策为帆,以创新为桨,在科研浪潮中书写时代答卷。
李炫杰
校学生会秘书处工作人员
院党建中心培训部干事
2024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联合培养)专业本科生
李炫杰分享学生工作经历,号召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蓝图。
全国两会奏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强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赤子之心倾听时代脉搏,以躬耕之姿书写青春答卷。在校运会统筹时,我深切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合唱节举办过程中,感受到文化自信的激荡;在党课实践中,更读懂“人民至上”的初心。这些经历与两会报告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素质教育”等论述形成深刻共鸣。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站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潮头,我们要以“闯”的精神挑重担,用“创”的劲头开新局。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的嘱托,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蓝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华师青年的璀璨篇章!
孔祥历
院团委组织部干事
2024级数字经济(中外联合培养)专业本科生
孔祥历思考了数字经济专业前景,认为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成为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关于数字经济的讨论,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他们提到,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的结合,工业互联网已应用至49个国民经济领域,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这让我明白,数字经济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与各行各业紧密相连,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这些案例让我不禁思考:作为数字经济专业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作为本专业的大一新生,我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努力夯实经济学基础知识。努力成为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也希望和同学们一起,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主题学习会加深了师生对两会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凝聚了学院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的共识。通过党建引领,学院将继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国际商学院将继续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党建与团建、班建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