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院重视科研团队建设以促进协作与创新

国际商学院召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实验室建设战略研讨会

时间:2025-03-13 16:06: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为加快推进学院“国际化+新商科”转型发展,聚焦学科建设方向,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共谋数字经济方向的发展与机遇,3月7日上午,国际商学院召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实验室建设战略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专家学者及业界企业家参加。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余森松、国际商学院院长吴剑丽、副院长员巧云、实验室全体成员及系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员巧云主持会议。


微信图片_20250313163627.jpg


会议伊始,员巧云副院长发表致辞,强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在当下科技浪潮中的关键地位,指出建设实验室是顺应时代、提升学院竞争力、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在研讨环节,各方围绕全球AI与数字经济实验室的最新发展趋势、实验室如何支持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如何确保软硬件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的技术架构与建设路径、数据资源与实验环境的创新布局与开放共享、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要点等议题深入交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潘开林副校长认为,国际商学院聚焦新工科与新商科融合,硬件可结合佛山产业资源在实验室构建设数据中心、算力平台等硬件设施,软件部分与企业合作,合作时需考虑学院、老师、学生及企业多方利益,平衡各方诉求实现共赢。实验室应采用完全开放式模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使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相契合。


人工智能学院余松森副院长指出学院定位为新工科、新商科及国际化,可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作为载体,融入地方产学研合作,与周边如广东数控装备研究院、清华科技园形成差异,服务佛山地方经济。学院发展应基于珠三角产业基础,助力学院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王湘红教授认为,商科背景的数字经济专业毕业生应作为人工智能的使用者,实验室要培养学生在各行业数字经济场景的运用能力。实验室建设需避免重硬件轻管理,应重视人员管理和机制设计,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上海理工大学刘斌教授从场景环境和专业能力两方面提出建议,学院环境建设可借鉴华为理念,实现空间与技术融合;专业建设上,要夯实数据分析能力,结合学院特色,凝练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学院向智能化迈进。

山东财经大学王玉燕教授以山东财经大学大数据实验室为例,分享了“团队作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建设经验。该实验室从专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管理起步,逐步拓展业务,最终承担科技部项目,彰显团队协作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教授和刘康龙教授强调,在AI时代跨学科交叉融合对商科学生培养至关重要。学院可通过与其他学院互开课程、实施双导师制等方式,促进学生在学科碰撞中产生创意,并将其转化为实际项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企业代表指出在建设模式方面,应摒弃传统,结合产业需求创新,整合校内外资源,与企业共建实验室。


微信图片_20250313163635.jpg


此次会议为实验室建设明晰方向,未来各方将携手推动实验室在科研、教学及产业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发展。

 

图文:陈玉华、黄凡

初审:尹向前

复审:何佳宁

终审:员巧云